清明期间,绍兴市区香炉峰公墓共引来5万多扫墓客,与其他公墓不同的是,这里没有听到爆竹声,让市民在静穆的氛围中追思亲人。随着近几年民政部门鲜花换爆竹等举措的推动,文明祭扫的人越来越多。
5日上午,天空下着毛毛细雨,在位于香炉峰脚下的公墓门口,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。记者见到,许多人都是带着鲜花来的。在静静的陵园,市民缅怀亲人寄托哀思,周边没有爆竹声。据市殡仪馆副主任李丽介绍,她已经值班两天了,都没有听到爆竹声。“这两天来的客人超过5万人,大多数人都是手捧鲜花来扫墓的。”她说。
在香炉峰公墓门口,跟前几年一样,市殡仪馆采用了“鲜花换爆竹和纸钱”方式来倡导,今年绍兴文理学院的志愿者也一同来参与。两天时间里,工作人员共送出菊花五六千枝。
记者从绍兴市民政局了解到,近几年文明祭扫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。但在农村的公墓中,爆竹声仍此起彼伏。昨天记者来到位于绍兴县湖塘街道的南山公墓,看到这里放烟花爆竹的人不在少数,让人心惊的爆竹声不时打破陵园的宁静。
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伍焕海告诉记者,在清明前民政部门发出通知,要求各陵园禁止燃放烟花爆竹,这既是出于安全的考虑,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祭扫的倡导。“其实放烟花的方式最不适宜在陵园了,大家都是来静静追思的,而不是来热闹一下的。”伍处长说。